第(3/3)页 他们满面无奈,心中忐忑。 原本他们抱着一线希望,想来试一试,有没有机会蒙混过关,但是现在发现,他们还是想太多了。 虽然说,樊虎出的题并不算难,但是这些数学题,对于当今绝大部分人来说,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 毕竟当今天下读书人,主修的并不是理科,他们大多都是文科生,只有极少数部分人才会研究数学的知识。 虽然很多人都不知道,该如何解答这些数学题,但事已至此,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。 总不可能到了这考场之上,反而直接退场吧,那就太过可笑了。 等他们出了考场之后,外面等着的那些百姓,会如何看待他们,他们将彻底成为笑柄。 所以,此刻他们现在能做的,就是尽力让自己知道的东西写出来。 毕竟除了数学题之外,还有他们擅长的四书五经中的内容,以及治国策论。 大家奋笔疾书,书写着自己的想法。都已经到此刻了,怎能轻言放弃,就算输了。那也在所不惜。 科举并不只有这一次,他们还能卷土重来,可是,既然他们在这考场之中,他们经历的这一切,那就绝对不能轻言放弃。 这是他们的底线。 也是绝对不可改变的事实。 —— 在众人奋斗之际,樊虎也是带着众人,在宫城之上观望。 这样的场景,让他也有些触动 不禁回想起当年高考的时候。 但今时不同往日,樊虎并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,他心中有些好奇,究竟有谁能够在这上万人中脱颖而出,展现自己的才华。 其实,相较于把这些人全部淘汰出去,樊虎更希望能多一些人留下。 大夏各地都需要人才,只要他们的能力足够,那么就有他们施展的地方。 这只是第一场考试而已,经过这场考试,会筛选掉一大批人。 而接下来才是正式的科举。 也就是如今大夏尚未一统,科举制度刚刚推行下去,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晋升制度,只能先这样尝试。 等到下一场科举,可就不会这样了,他会按照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,将考生分为几个等级,需要一级一级的考上来。 当然了,如果现在用这样的手段,也不是不行,只是如此一来就太过麻烦,太过耗费时间了。 樊虎希望的是,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,选拔出足够的人才,为大夏治理地方,推行新政。 像大隋遗留的那批官员,虽然也可以用,但毫无疑问,他们经历的是隋朝的种种制度,未必能够按照樊虎的想法进行。 想要真正掌控这批天地,想要让大夏步入正轨,那就必须选拔一批新的人才,向他们灌输新政改革的观念。 如此,才能把整个大夏拧成一股绳,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。 当这个想法浮现,樊虎不禁有些期待,他略显感慨地说道: “希望这些人里面,能够多一些人留下。日后,他们都将成为我大夏的中流砥柱。” 对于樊虎来说,他并不在意最终考中的人,是不是世家子弟,这都无关紧要。 就算是世家中人,只要他们能够为樊虎所用,展现出自己的能力,那也没什么好担心的。 现在的世家大族,已经完全不成气候了,就凭他们根本不敢和樊虎对抗。 而周边众人,听得樊虎之言,也是感慨万千。魏征不由得说道: “大王所言极是,如今我大夏刚刚平定北方不久,正需要大量的官员参政。 虽然这些读书人大多很年轻,但是,只要他们能够通过科举,就足以说明,他们的能力不俗。 不过,以陛下出的考题,恐怕最终能够留下的,应该不会太多。” 讲到最后,魏征脸上露出微笑,他自然知道樊虎出了什么题目。 那些数学题,就连他也是不擅长的。但是,他并没有劝阻樊虎的意思,他相信樊虎这样做,自然有自己的安排。